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并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污染物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是测定环境中污染物代表值的过程。代表值的测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污染物本身的状态、价态变化大,分析时干扰因素多,污染物的含量甚微等特点,因此除对测定点的选择,监测项目的选定、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等问题都需要认真对待外,还应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为保证污染物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优先污染物
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使世界上化学品的数量已达几千万种之多,而且每年以一万多种的速度增加,而进入环境的化学品已达10万种以上。人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种化学品都进行监测,只能有重点地、针对性地对部分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这就需要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化学品。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环境监测应遵循“优先污染,优先监测"的原则。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规定了水和污水中129种优先监测污染物,其后又提出了43种空气优先监测污染物。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也已完成并提出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⑵优先监测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环境监测应遵循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原则就是对下列污染物实行优先监测:
①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②已有可靠监测方法并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③已有环境标准或其他依据的污染物;④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的污染物;⑤环境样品有代表性的污染物。
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正确判断并能科学地反映实际,污染物监测要满足下面五方面要求:
①代表性
代表性主要是指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样品,则样品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方法采集。
②完整性
完整性主要是指监测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尤其是监测的整体设计方案及实施,监测数据相关信息无一缺漏地按预期计划及时获取。
③可比性
可比性主要是指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相同的前提下,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以及同一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数据可比,相同项目没有特殊情况时,历年同期的数据也是可比的。
④准确性
准确性主要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⑤精密性
精密性主要指多次测定值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准确性和精密性是监测分析结果的固有属性,必须按照所用方法使之正确实现。